1938年春天里的某一天,有辆黄包车在武汉八路军的办事处那儿停了下来。车夫随后掏出自己的烟斗,开始抽起烟来,瞅着那样子,像是在等啥人呢。
没多久,一名男士从办公的地方迈步而出。这人大家很熟悉,正是那时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副部长,同时也是共产党的头儿,周恩来。
瞧见周恩来后,那车夫赶紧凑上前,开口就问:“先生,您要去哪儿?”边说边把手里的烟斗在鞋底上敲了几下,抖落烟灰。
没想到,这位拉车的其实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,他磕烟斗的行为,其实是跟周恩来约定的接头信号。周恩来见状,赶紧走到黄包车旁,冲车夫笑了笑,然后上了车,摆了摆手说:“坐稳了,出发吧!”
接着,车夫稳稳地把住车把子,迈步就往前走。那黄包车拐过大街,一头扎进了个不起眼的小巷子。
走到小巷尽头时,车夫缓缓踩下了刹车,转头跟周恩来说:“我办的事儿成了,刘少奇的女儿找到了!”
周恩来听到这话,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。等他们到了那个隐蔽的地方,车夫赶紧泡上茶,就跟周恩来细细说了他是怎么找到这孩子的……
咱们把时间轴往前拨,回到1918年,那可是20年前的事儿了。那一年,有个16岁的小姑娘,名叫何宝珍,成功考进了湖南衡阳的一所女子学校,全名是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。
何宝珍打小家里头就穷,进了那所学校后,一边打工一边念书。她特别活跃,总参与学生活动。没几年,因为她把校长贪污的事儿给捅出去了,学校就把她给关起来了。
何宝珍正急得没办法时,衡阳的共产党组织及时伸出了援手,把她给救了出来。后来,在别人的帮忙下,何宝珍到了长沙,住进了当时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的家中。
那段时间,何宝珍跟着毛泽东学习,思想觉悟涨了不少。没过多久,她就打定主意要为革命事业出力,正式加入了共产党。
何宝珍和杨开慧一块儿,帮毛泽东收拾文件和资料,给革命事业出了不少力。到了1922年,有个年轻小伙子在苏联学完回来,从莫斯科直接到了毛泽东家,领受新的任务。
这个小伙子就是24岁的刘少奇。通过毛泽东的牵线,他认识了何宝珍。这俩年轻人,一个才华横溢,一个貌美如花,而且都满腔热血,投身革命。慢慢地,他们俩心里就都有了对方。
那年9月份,毛泽东安排他俩去江西安源,跟李立三一块带头搞工人运动。在一块儿为革命打拼的日子里,刘少奇和何宝珍之间越来越合得来,感情也越来越深。到了1923年4月,两个人就正式成了家,成了一对革命夫妻。
刘少奇跟何宝珍结婚后,一共生了三个娃,1927年出生的刘爱琴就是其中一个。因为革命工作太忙,刘爱琴才1岁大的时候,她妈就只好把她送到湖北汉口的一个工人家庭寄养。然后,何宝珍就用了个新名字“王芳芬”,跟着刘少奇跑到上海去了。她在那里当了个老师,但实际上是做联络员的工作。
1932年的时候,刘少奇、周恩来他们马上就要从上海出发,去中央苏区干活了。因为何宝珍的身份还没被人发现,党组织就让她带着小儿子刘允若继续呆在上海。
不过,在1933年3月份的一天,何宝珍正在街上走着,冷不丁被一个叛徒给认出来了。紧急时刻,她用尽各种办法甩掉了那家伙的盯梢。
真是祸不单行,何宝珍急匆匆赶回家,想快点打包东西,带着儿子赶紧撤离,结果一到家就发现,住的地方已经被敌人给团团围住了……
碰到这种没退路的情况,何宝珍心里明白,自己大概凶多吉少了。虽说早就打算好为革命豁出去了,可身为一个妈妈,她真是放不下她那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……
紧要关头,何宝珍脑子一转,赶紧把儿子递给了旁边的房东太太,小声跟她说:“过几天会有人来领孩子的,麻烦您先帮我带几天,谢谢啊。”
没多久,敌人的宪兵就闯了进来,把何宝珍逮个正着,直接押送到了南京宪兵司令部的牢房里。在监狱里头,她仍旧瞒着自己的真身份,跟其他共产党同志一块儿,想尽办法跟敌人周旋。但可惜啊,因为有叛徒出卖,何宝珍的真实身份最后还是没能保住,给暴露了。
刘少奇的这位妻子,敌人肯定不会轻易饶了她。尽管敌人用尽各种残酷手段逼供,但何宝珍始终立场坚定,一点共产党的秘密都没透露。到了1934年秋天,她在南京的雨花台壮烈牺牲,结束了她那闪耀的一生。
刘少奇的妻子壮烈离世后,他就再也没能和女儿刘爱琴联系上。那时候的环境,让他想找女儿特别难。但刘少奇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个闺女,老想着她是不是安好,特别想念她。
1937年那会儿,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了,国共两边联手,搞了个抗日的大联盟。这时候的刘少奇,心里头那个急啊,就想找到他心心念念的小爱琴。他琢磨来琢磨去,最后决定找周恩来帮忙,因为周恩来正好要去国统区那边工作。
为了寻回刘少奇的女儿,党组织历经波折,最后终于打听到了当年抚养刘爱琴的那户工人家庭的住处。周恩来把这事儿托付给了那位车夫,车夫按照给的地址,很快就找到了那户人家。
不过,车夫到了那儿才发现,房子已经换了新主人。现在的住户告诉他,原先那家的工人已经搬到江边简陋的棚子里住了。于是,车夫就沿着江边,挨家挨户地去打听他们的下落。
努力终究有了回报,车夫花了一个多礼拜四处打听,终于找到了当年那位工人。可没想到,当他说明来意后,那家的女主人立马就放声大哭起来……
其实,这户人家的工人们心里挺支持共产党的革命事业,可他们自己手头也紧巴巴的,日子过得紧紧张张。再加上家里孩子一大堆,要养活小爱琴实在是力不从心……
因此,为了给小爱琴寻个出路,这户人家最终决定将她许配给当地一户富裕人家,让她成为那家的童养媳。据说,那家人对小爱琴还算挺好的。
车夫听完对方的话,心里猛地一颤。他赶紧让女主人领着他去找那家人,想亲眼见见孩子,好弄清楚状况。
到了那户人家,他们一迈进院子,就瞧见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正在井边忙活着打水。别看这丫头个子小,硬是把木桶给挑了起来,可桶里的水晃晃悠悠的,一路洒了不少,连她的裤腿都给弄湿了。更让人心疼的是,大冬天的,小女孩就穿了件单衣裳,两只手冻得跟红萝卜似的,还布满了冻疮……
瞧见有人走近,小女孩呆呆地瞅了过去。不一会儿,她就认出了从前照顾自己的养母,立马扔下水桶,飞奔过去抱住了养母。养母轻轻抚着她乱糟糟的头发,对她说:“跟着你‘舅舅'一块儿走吧,他是专门来接你回家的。”
不过,养母怎么劝,小爱琴就是不肯跟车夫离去。“我不认识那个人,我不跟他走!我要和你一起回家。”她小声而坚定地说。
看小爱琴一脸不乐意,车夫跟孩子的养母合计了一下,觉得还是得跟这家人说说,见见家长。养母就跟对方讲:“孩子她‘舅舅'还没见过这孩子呢,,就答应了:“这孩子是我们花钱买来当儿媳妇的,不过既然‘舅舅'要看,那就回去待几天吧。但记得一定要送回来啊,家里还有好多活等着她干呢。”
于是,刘爱琴被送回了养母那儿。这时,车夫跟周恩来讲完这些事后,就问他:“是让孩子在养母那儿先住着,还是直接接过来呢?”
说到这事儿,周恩来琢磨了一会儿,立马就说:“咱不能让孩子待在养母那儿。”然后他进一步解释:“你想啊,孩子已经从那边接过来了。要是养母或者她家里人嘴不严,说出去了,肯定会引起大家的注意。再说,孩子要是在养母家待久了,原先那家收养童养媳的家长找来要人或者要钱,闹出纠纷,政府那边肯定就知道了。到时候一查,咱的身份就藏不住了。政府要是知道了,对孩子,还有那对养他的工人夫妇,都不好。”
接着,周恩来跟车夫交代说:“你得赶紧想个法子,安全地把孩子接到办事处来。”过了几天,车夫就去了孩子养母那边,说上面让把孩子接走。他替组织和孩子的家里人,向那对工人夫妻道了谢,还给了点儿钱作为补偿。
要走的时候,养母终于跟这孩子说了实话:“其实你叫刘爱琴,这个名字是你亲妈给你起的。”就这么着,刘少奇这多年没找到的女儿,最后到了八路军在武汉的办事处。
邓颖超一见到这小女孩,心里乐开了花,立马动手给她洗脸、洗澡,还细心地帮她梳头,把她打扮得美美的。等周恩来过来瞧小爱琴时,邓颖超就让小女孩喊他“周爸爸”。小女孩甜甜地一叫,周恩来立马把她抱在怀里,左看右看,嘴里直念叨:“简直跟你妈妈一模一样!”
没过几天,小爱琴就跟邓颖超混得很熟了。她总是这儿问问,那儿问问,有一天还突然问起了自己的妈妈:“我妈呢?她到底在哪儿啊?我还从来没见过她呢!”
小爱琴天真地问起妈妈的事,邓颖超心疼地把她抱在怀里,温柔地告诉她:“你妈妈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。她既是个好妈妈,也是我们的亲密姐妹,更是党的好孩子!党组织费了好大劲找你,就是希望你能回到亲人中间,这不光是你爸爸的心愿,也是你妈妈一直期盼的……”
周恩来有时候也会跟刘爱琴聊起:“你还记得你爸妈长啥样不?”小爱琴一脸迷茫,摇了摇头。“你还有哥哥和弟弟呀!”周恩来叹了口气说,“已经找到你哥哥的消息了,他在你爸的老家放牛呢,我已经让人去接他了。不过,你弟弟现在还没找到……”
刘爱琴在办事处待了几天,后来听说有人要去革命圣地延安,周恩来就让那个人顺路把小爱琴带上,送到延安给刘少奇。
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走,刘爱琴紧紧抱着邓颖超,满脸的不情愿。周恩来轻轻擦掉她脸上的泪水,温柔地告诉她:“你爸爸在那边等你,去那里会更安全。”而且,这位共产党的头儿还仔细叮嘱护送的人,说从武汉到延安这一路战乱不断,特别危险,一定得小心!
小爱琴眼里含着泪花,心里满是不舍,跟周恩来和邓颖超说了声再见,然后就跟着办事处的人,动身前往延安了。
刘爱琴走了好长一段路,终于成功到了延安,还头一回见到了老爸刘少奇。在老爸的陪伴下,她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,一点点长大了。
一年后,刘少奇要当新四军政委去前线,所以刘爱琴和她哥哥刘允斌就被安排去了苏联,在莫斯科的莫尼诺国际儿童院上学。
又一次离别的时候到了,小爱琴心里特别难受。她说:“那时候我根本就不想走,我特别爱我的爸爸,他是我在这世上最亲的人。爸爸总是很温柔,他经常跟我说的话就是,让我好好读书,以后长大了要为大家服务,要一心为公。”这是她之后讲起的往事。
莫尼诺那个国际儿童院里,住了不少全球共产党人的小孩。刘爱琴跟其他小朋友就在那儿,一块儿上课、一块儿玩,过得非常开心。
但是,到了1941年,苏德战争一打响,儿童院的日子就彻底变了样。那些年纪稍大的男孩子,一个个都上了战场前线,而女孩子们呢,就开始负责后勤的事儿了。
那些年,刘爱琴不光是帮苏联的士兵们做过棉袄、斗篷、手套这些保暖衣物,还跟大伙一块到地里刨土豆,靠它来填饱肚子。
1945年大战落幕,刘爱琴成功进入莫斯科通讯技术大学,攻读经济专业。过了四年,在苏联秘密逗留的刘少奇悄悄地把她带回了祖国。
回国初期,刘爱琴讲中文挺费劲,说话断断续续,认识的汉字也是屈指可数。刘少奇就让老婆王光美找些书来,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学习。
没多久,刘爱琴就习惯了在国内的日子,后来还成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计划专业。大学一毕业,她就直接被安排到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综合局上班。几年后,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自告奋勇地参加了支援边疆建设的干部队伍。
后来,单位安排刘爱琴去了内蒙古。到了那儿,她加入了一个调研小组,跟大伙一块儿住进了土房子,深入基层。因为干活儿特别卖力,刘爱琴在1966年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
1978年,距离那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几年,刘爱琴踏上了前往河北师范大学的讲台。之后的日子里,她又调到了北京,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,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,教起了俄语。这一教,就一直教到了1991年,直到她退休为止。
2020年6月7号晚上,刘爱琴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。家里人按照她生前的愿望,把她的身体捐给了医学研究,希望能为这方面的工作出点力。
汇盈策略-长沙股票配资公司-炒股配资什么意思-正规好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